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幼儿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

admin 举报

幼儿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学科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出版后,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在数量上时有起伏,但总体发展趋势良好。目前已形成由相对稳定的核心作者和未形成持续研究兴趣的边缘作者组成的研究团队,研究方法初步多元化,但研究课题分布不均。今后要加强对研究力量薄弱学科的研究,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双向沟通,进一步推动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关键词]

儿童科学教育;研究进展;代表性学术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加强学前科学教育研究是推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将“科学”纳入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使幼儿园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对学前科学教育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那么,《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是什么,未来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有效推进我国学前科学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期刊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尤其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代表性学术期刊,也是学者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往往可以集中反映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近十年来学前教育领域代表性学术期刊发表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分析,一窥《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总体进展。

第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4种具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期刊—— 《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 《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以这4种期刊2001-2010年发表的学前科学教育论文为样本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教育》《早期教育》0100101《学前教育》杂志这十年来经历了版本的变化,从最初的版本到目前的几个版本。因此,在选择样本来源时,我们根据期刊的学术性质在不同的版本中进行了选择:《幼儿教育》在其《教育教学版》和《教育科学版》中选文,《早期教育》在其《教师版》中选文,本研究以单一的“论文”为分析单位,在上述期刊上发表的所有独立的、结构良好的文章都算作一篇,但科学活动方案的设计(包括纯粹描述活动过程的案例文章), 对一些科学活动案例的简短评论,以及对一些实验研究过程及其案例的不断介绍不包括在样本范围内。 此外,本研究中所指的“学前科学教育”仍然是根据学前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理解的,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教育,不包括数学教育。

论文检索采用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中国知网,选择“期刊名”、“文章名”等搜索词,输入相应的搜索词进行初步搜索。对于知网没有收录的一些期刊或某些年份的论文,则辅以人工检索。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论文”和“儿童科学教育”的操作性定义,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补充筛选,最终选取4种期刊的211篇论文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样品的基本统计见表1。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从而判断和呈现文献所反映的研究发展趋势。

二、分析结果

本文主要从论文数量、作者、选题、研究方法四个维度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a)论文数量分析

从论文数量来看(见图1),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近十年来经历了起伏,但总体重心逐渐上移。近十年来,每年平均发表论文21.1篇,七年发表论文数等于或超过十年平均水平。特别是2007年以来,发表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加,反映出当前学前科学教育研究方兴未艾,热度并未降低。

(2)论文作者分析

本文作者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1 .统计作者所在单位,描述研究成果分布情况;2.统计同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描述研究团队的整体情况。在作者分析中,只统计第一作者。

我们将作者的组织分为三种类型:高等院校、幼儿园、教研培训机构(包括教学机构、教研室、教师继续教育学校等。).211篇论文来自166位作者。除27位作者单位不详外,其余139位作者中,高校作者59位,占42%;62人来自幼儿园,占45%;18人来自教学、科研、培训机构,占13%。可以看出,高校科研人员和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他们在发表成果上几乎是平分秋色。可以说,近年来倡导的“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在幼儿科学教育研究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从同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见表2),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作者有19位,占全部作者的11%。这部分作者发表的文章总数达到66篇,占论文总数的31%。这说明目前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幼儿科学教育研究者团队,由稳定的核心作者和没有形成持续研究兴趣和持续研究成果的边缘作者组成。发表论文五篇以上的作者是刘占兰(18篇)和张军(6篇),他们都是学前科学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刘占兰长期从事“做中学”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张军近年来致力于“指向观念变革的科学教育”的研究。在发表论文较多的几位作者中,不仅有颜朝云、王春燕等学前教育领域的资深学者,也有一批新近的学者

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如高潇怡、洪秀敏等,他们中不少人拥有博士学位,且都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某一方面作了专题性的探索。可见,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梯队已逐渐形成。  

幼儿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学科

  (三)论文主题分析

内容分析的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具有统摄性和涵盖性的分析类目表。研究者认为,用于学科教学的教科书的架构往往能呈现出该学科的基本研究问题和范畴,对于我们建立该学科研究成果分析类目具有参考价值。考察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幼儿科学教育教科书,如张俊所著《幼儿园科学教育》,刘占兰所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施燕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发现它们在基本架构上有类似之处。参考上述教科书的架构,并结合对文献的初步阅读分析,研究者建立了如表3所示的内容分析框架。

需要指出的是,该框架中的一些子类目及其与大类目之间的关系从字面上看可能存在争议,本研究从自身研究目的和内容出发,对其作了操作性限定。比如“概论性研究”特指研究问题和对象不那么集中的论文,常常是对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或幼儿科学教育整体的“审思”等,因而较难归入具体的研究类目。“基础理论研究”和“理论基础研究”的区别在于,基础理论研究指的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理念、原则、特点、取向、关系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而理论基础研究则指某种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的研究。又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研究”的子类“课程研究”,就当前“课程”这一概念的发展来看,显然比“教育内容”这一概念宽泛得多,但这里出于研究需要对其加以限定,特指对教育内容的较为系统的安排、设置等。

根据这一内容分析框架将样本逐一归类。并综合统计(见表3)。

如表3所示,从大类来看,在幼儿科学教育理论研究和实施研究方面成果最多,教师研究亦受到一定的重视,有关目标、内容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则仅有一篇,力量非常薄弱。大类之下的几个子类之间分布亦不平衡。如,在理论研究大类下,基础理论研究与理论基础研究差异悬殊:在实施研究大类下,活动设计组织方面的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主题分布的不均衡状况应引起关注。

  (四)研究方法分析

本研究参照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整体框架,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现状,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研究以及综合研究(综合运用两种以上方法)七种类型。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的判断,将样本归类,结果如图2所示。这一结果表明,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是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而部分研究者也开始逐步尝试将各种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这对于推进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多样化而言显然是个好的开始。

三、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在研究规模、研究者队伍、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上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展望未来的研究,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加强对当前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的课题的研究。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主题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不利于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整体发展,因此,除了在目前已得到较多关注的主题上继续深化研究外,需着力加强对薄弱课题的研究。研究者认为以下课题值得关注:拓宽视野,加强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树立大幼儿科学教育观,加强对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吸收发展性评价、学习性评价、教学评价一体化等理念,加强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研究;走向微观,加强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师幼互动研究,等等。

其次,注意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我们注意到,在已有研究中出现了一些由理论研究者与幼儿园一线教师合作开展的研究,也出现了理论研究者提出并论证理论构想,进而与幼儿园、教科研培训机构人员合作开展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研究的案例,如张俊主持的指向概念转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理论和教学研究。但从学术期刊论文发表量来看,这类研究仍占少数,大多数论文是作者就某一个或几个论题作“一次性”探讨,而连续的、逐步深化的系列研究。特别是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方面幼儿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起到双向沟通、协同增效作用的系列研究尚不多见,有待加强。

再次,进一步推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作为综合性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是推进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必然要求。从现有研究进展来看,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已初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进一步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有量的增加,更需要有质的提升。具体而言是要明确多元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意义。在教育研究方法不断发展的今天,似乎正在形成代表逻辑实证传统的量化研究与代表解释学、现象学传统的质性研究以及理论研究三者并存的局面。近年来社会科学中提出的这三者之间的“三点定位原则”,被认为能够“反映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即从经验到理论,又从理论到经验”,其中所隐含的思想便是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擅胜场,在面对具体研究问题时倘能相互整合,对提高研究质量无疑是最有裨益的。这一点应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推进研究方法多元化的总体思路。(作者:刘宇)

手工材料

捕捉动态生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利用一些活动,利用各种资源和现有知识帮助幼儿园儿童认识世界,并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儿童对课堂和教师的感情,从而通过动态生成的活动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活动,动态生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幼儿园资源、区域和教学方法,将探究活动融入和谐的教学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动态生成中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让他们通过活动发现和探究,用自己的认知解决困难。

比如在秋色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在户外探索秋色,仔细观察和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东西。秋天的颜色是一首诗。孩子们经常接触到草、花和树叶,他们对这些东西的颜色很熟悉。因此,孩子们对探索活动非常感兴趣,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发现诗歌中的东西,观察秋天的颜色,更深刻地感受秋天的魅力。孩子们在采摘树叶、观察花草的过程中,把诗歌与自然联系起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形成一对善于发现美的人。

合理的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教师作为活动的助手,需要在关键时刻鼓励孩子一起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二,合作活动,动态生成

合作活动一般是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和目标。小组所有成员团结合作,尽自己的力量完成这项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认识到朋友的优势,培养合作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换纸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被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在课前准备剪刀、胶水、手工纸和模型,指导孩子利用自己的资源一起设计模型;其次,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动脑设计模型,比如房子、汽车等模型,把纸剪成各种形状,然后把这些形状粘在一起形成模型;最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模型。最后,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和设计原因来评判最好的作品,并对每一幅作品进行评论,让孩子们知道纸片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孩子们也可以用普通的废纸设计出漂亮的模型。

这种合作活动的动态课堂只需要给孩子一个主题,然后老师指导孩子利用周围的资源进行合作活动,设计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合作活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活动过程中的艰辛和作品完成后的成功喜悦,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第三,游戏互动,动态生成

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足够的意识,但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玩游戏,互动游戏活动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到快乐,从而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游戏也能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鸡可以用来捕捉昆虫。首先,老师需要准备好母鸡、狼、虫子的头饰,在游戏开始前放音乐,带孩子进入游戏世界,挑选母鸡、鸡、狼。孩子蹲着当蛋宝宝。在老师的指导下,鸡的头出来了,孩子动了头,鸡又长出了翅膀,孩子动了肩膀和胳膊,鸡就出来了。其次,让狼抓鸡,鸡练快跑。这时候老师需要先演示个别孩子的跑步,注意避免危险动作;最后孩子们一起去抓昆虫,狼去抓鸡。玩游戏的时候,老师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快跑,培养孩子快跑的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互动游戏中产生的动态课堂,不仅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乐趣,还通过精彩的游戏活动发展思维能力,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科学活动的课堂上,可以运用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游戏活动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学会独立。

作者: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幼儿园

相关阅读

  • 成长路上的遇见 成长路上我遇见了美好600字
  • 大班益智幼儿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区教师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
  • ​我市部署幼儿园学科 幼儿园 安全专项督导工作
  • 追寻儿童脚步 追寻儿童视角
  • 捕捉动态生成 焕发科学课堂活力
  • 幼儿园班级环创评比总结 中班第一学期环创工作总结
  • 2019年中国氨纶行业产能保持稳步增长 中国
  • 2019年我国氨纶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 行业集中度提氨纶行业的最新动态升 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 幼儿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
  • 标签: #幼儿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