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知识大全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哪些主要威胁与挑战,请结合实际阐述你的感想

佚名 举报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哪些主要威胁与挑战,请结合实际阐述你的感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哪些主要威胁与挑战,请结合实际阐述你的感想? 1000字论文。

东边有日本,南边有东南亚各国存在岛屿争端,比如菲律宾、印度等,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哪些主要威胁与挑战,写感想(军事理论论文)

东北部,日本鬼子蠢蠢欲动,东海领海、岛屿争端不断;
东部,祖国宝岛台湾长期游离未归;
南海,越南、菲律宾抢我南海岛屿野心不死;
西部,印度民粹占我领土不了;
太平洋上,美国虎狼之心俯视天下

帮忙回答以下的两个问题,急需万分感谢!1、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哪些主要威胁和挑战?2、结合当今国际

  1. 答: (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

    地理角度不利方面: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将长期制约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改善。一是边界线漫长,由于缺少天然安全屏障,易遭外敌入侵。二是强邻之多为世界罕见,给我国安全造成了巨大压力。三是众多邻国中某些仍与我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使我周边安全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四是多个热点并存,使我国安全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与挑战。

    社会角度不利方面:(1)美国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不断插手我周边地区事务,对我国安全构成了最大威胁;(2)我周边某些国家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增大了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3)“台独”和民族分裂活动的存在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反分裂和维护稳定的斗争;(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经济安全问题。

  2. 答: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2)、 和平是主流,安全形势严峻。

    3)、 反对“台独”,做好打赢资讯化战争的准备。

论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

冷战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边境安全的军事威胁已基本解除,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深入,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要树立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实力。

论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趋势

一、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好的时期之一
从主流和趋势上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好的时期之一。
第一,中国没有陷入周边矛盾的漩涡。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不断调整外交方针,很好地处理了“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以亲和、亲善、亲睦的和平形象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使中国的周边环境大为改善,并在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复杂的矛盾,影响全域性的主要有三大矛盾。一是围绕美国的战略指向产生的矛盾。现今,美国安全战略的矛头指向是国际恐怖势力和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中国直接作为美国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恐怖与反恐怖的矛盾。在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加剧的今天,中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正义、公正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周边民族宗教矛盾的高发区是南亚、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中国虽然也存在着此类矛盾,但处在有效控制的范围内。
第二,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先后恢复、改善和发展了同所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与这些国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使许多周边国家成为中国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历史遗留的边界划分问题相继得到解决。1994年9月,中俄两国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西段协定》,使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得以明确划定。中国与中亚的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三国也相继签订了边界协定。1999年12月,《中国和越南陆地边界条约》在河内签署。2000年12月,《中国和越南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在北京签署。即使对于较难解决的中印边界问题,中国也表现出了以和平方式解决的极大诚意,正本着互谅互让、和平相处的原则,解决棘手的边界划分问题。在有争议的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中国也采取了积极务实的建设性姿态。在南中国海主权归属问题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思路。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中国海有关争议。中国的这一系列举措,为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式签署。这个条约集中体现了中俄关系取得的积极成果,确立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是指导新时期双边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档案,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著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5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俄罗斯的正式访问中,提出了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四项原则,即加强相互支援,深化政治互信;扩大互利合作,实现互惠双赢;拓展友好交往,加深传统友谊;密切沟通协作,促进和平发展。两国元首还共同签署了新的联合宣告,标志著中俄关系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发展。2003年,双方决定将“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升格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里程碑。在政治上,中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第一个非
东南亚的签约国;在领海问题上,双方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一步稳定了南海局势;在安全上,双方发表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拓展了合作领域,启动了反恐合作;在经济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5年正式启动,计划2010年建成。届时,该贸易区将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
中印关系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访华具有标志性意义。双方发表了全面合作宣言,将中印关系确定为“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印度首次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中印军事交往逐步展开,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不断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多边外交成效显著。崇尚“远亲不如近邻”的中国,积极开展周边多边外交,努力构建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中国东盟“10+1”合作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两大成果。通过“10+1”合作机制,中国同东盟发展了良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密切了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营造了较为有利的中亚环境。
第三,中国通过自身的真诚努力,避免了热点问题的激化。多年来,中国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解决地区矛盾、缓和热点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采取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加从东南亚进口商品、加大对东南亚国家资金援助等一系列措施,为抑制金融风暴的恶性蔓延,帮助危机国家振兴经济,稳定地区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1998年,南亚大陆因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先后多次进行核试验而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中国迅速作出反应,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磋商,成功地举行了关于南亚核危机的国际会议,形成了防止核危机恶化的国际机制,避免了核危机的升级,缓和了南亚局势。近两年,中国更是以满腔热情和极大耐心,积极推动朝鲜核问题的解决。继2003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朝鲜核问题的中、美、朝三方会谈后,2003年8月、2004年2月、2004年6月,先后三次在北京举行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中、朝、美、韩、俄、日六方会谈,使朝鲜核问题步入了和平解决的轨道。
第四,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共同点在不断增加。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把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利益紧紧地联络在一起。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显著增强,发展同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不断高涨。目前,中国同众多周边国家双边或多边关系呈现良性互动态势。在政治上,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对话机制日益完善,成为推动双边关系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经济上,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依存度显著加深。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同周边贸易占60%以上;在中国吸引的外资总额中,周边外资占70%以上。在安全上,双方互信合作关系加强。无论在国际反恐斗争领域,还是在地区安全事务领域,双方的合作积极务实,富有成效。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大于分歧,友善多于矛盾。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仍存在着各种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甚至可以说,中国是当今世界大国中安全环境最复杂的国家。
一是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使中国面临的战略压力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华约的解散,美国在欧洲失去了对手,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分量日益加重。亚太地区在冷战后被美国视为对其21世纪国家安全可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区。在欲称霸全球、“领导”世界的美国看来,这一地区是国际恐怖势力的滋生地和国际反恐斗争的主战场,是所谓对美国安全构成重要威胁的“邪恶轴心国”所在地,也是美国拓展海外经济利益和进行“民主改造”的最重要地区。在此背景下,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
步伐明显加快,由此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首先,美国加强对亚太地区的力量投入,将改变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关系,在其战略优势得到强化的同时,势必对中国的战略空间形成挤压;其次,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全力渗透,将使中美两国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增大;再次,美国加强对亚太地区的力量布防,不乏军事干预台海局势的战略企图,从而对中国国家主权与安全构成挑战。
二是台海局势的复杂化,使周边某些国家“以台制华”企图趋强。陈水扁上台的六年,是“台独”势力日益猖獗的六年,也是其在分裂祖国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六年。在各种不断升级的“台独”分裂活动中,最具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是:台湾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的时间表,竭力挑衅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岛内发生“台独”事变的可能性严重存在。台湾问题事关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也正是因为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才成为美日等国制约中国的一张牌。
台湾问题对美日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以台制华”。这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恶化了台海地区局势,不仅成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而且也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负面效应,是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可能恶化的最大变数。
三是某些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军事实力的扩充套件和军事同盟的加强,将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直接影响。近几年来,某些国家逆时代潮流而动,以扩充军备为核心,不断调整军事战略,使亚太地区军备竞赛的步伐有加快的趋势。
继1996年4月美日两国发表《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1997年9月制定《防卫合作新指标》后,美日将对军事同盟体制进行第三次“重新定义”,拟将这一体制从区域性的扩充套件为全球性的,成为“亚洲版的北约”。美日军事同盟的扩充套件,将更加明确地把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纳入防卫范围。美日对这一地区力量渗透的加强,加紧应对 “紧急事态”的联合作战演练,都会对亚太安全环境和中国国家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四是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各种矛盾交错,增加了中国周边局势的动荡因素。在中国周边,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矛盾。这里是大国矛盾的聚集区,是国际恐怖威胁的集中地;这里既存在着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又存在着各种边界领土纷争;这里既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又面临着非传统安全威胁。
近几年来,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恐怖势力明显抬头,恐怖威胁有增无减。国际恐怖势力在中国周边的频繁滋事,恶化了中国周边环境,直接威胁著中国国家安全。以“东突厥斯坦”为代表的国际反华恐怖势力,在某些西方大国的纵容下,与其他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对中国西部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中国周边是民族宗教矛盾的交织并发区。在中国周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500多个民族,这里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佛教等众多宗教的发源地。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情况极为复杂,各种矛盾突出。南亚印巴矛盾就与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不无关系。
中国位于涉核危机的辐射区。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是当今世界核危机的两个矛盾点。从表层上看,朝鲜核问题仅仅是朝鲜想拥有核武器,但从本质上讲,朝鲜核问题是朝美矛盾的集中表现。朝鲜核问题的政治和安全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朝鲜核问题经过三次北京六方会谈,已就和平解决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但朝美两国交恶很深,要想在短期内解决矛盾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仍不能排除这一矛盾恶化的可能。朝鲜核问题解决与否和如何解决,事关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事关世界防核扩散机制的稳定,也事关中国东北亚安全环境。
五是领海主权、海洋权益和战略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使我们在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方面的形势趋于复杂。中国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领海面积92万平方公里,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300万平方公里。海上邻国多达8个。在绝大部分陆地边界问题已经解决、边界矛盾趋缓的背景下,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和周边国家海域争议面积多达150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黄海、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主权矛盾明显上升,双边摩擦日益增多。
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争夺油气资源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主题。美国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冷战后称霸世界的障碍,企图通过控制世界石油资源达到阻遏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2003年石油消费高达252亿吨,进口石油达9100万吨,这两项指标均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在四大地带同中国展开油气资源争夺:一是东海油气争夺,二是南中国海油气争夺,三是里海和中亚油气争夺,四是对俄罗斯的油气争夺。某些国家从遏制中国的战略出发,企图扰乱中国的石油发展战略,破坏中国的石油安全。由此,我们特别要认识到,石油安全乃国脉所在、国运所系。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嘉宾张洁博士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首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尤其在2014年底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把这一地位升得更加突出。实际上从2009年和2010年开始,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那个时间开始,亚太院安全外交研究室为主体,连续出一个关于中国安全形势的评估报告,对本年度重大的安全的热点问题、常规性的大国关系以及未来一年安全变化的一个趋势做一个整体性的评估和预测,希望对学术界或者对周边问题比较感兴趣的甚至一些爱好者,能够给他们提供完整或者系统的一个介绍。实际上区别于纯学术研究的成果,它是类似于像半报告性质或者资料性的一个成果。 [15:02]
嘉宾张洁博士
从今年来看,有几点和往年是一样的,首先我们对大国关系进行了一些评价,大国关系,中国和邻国之间的大国关系可以分为四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印关系,今年,每一个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中美关系,竞争性的一面是比较凸显的。2013年进行庄园会晤,到2014年有瀛台会议,可以看出2014年年初,由于美国干涉,我们在南海问题上非常公开地指责中国,以及后面有一些网路安全的相互摩擦,整体一年来看,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性或者紧张性的一个态势。到2014年底才出现比较缓和的趋势。
中日关系,整体关系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一系列历史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关系是持续走低的,在年底出现了一些回拨的迹象。我认为,结构性的矛盾在短期之内还是比较难以解决的。
中俄关系,虽然今年乌克兰问题对于全球政治和亚太政治上的格局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俄罗斯在战略上对亚太包括对中国的需求是在大大提升的,中俄在战略上的协作和合作是明显在加强的,这是今年大国关系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中印关系,我们知道印度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提出了他们自己新的治国理念,从整体来看,印度呈现出一个平衡上的双轨战略,尤其在经济上要加强和中国合作,但在战略上对中国还是有一定平衡作用,这种双轨制政策是比较明显的。中印关系实际上是继承过去几年的一个特征,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很难会出现一个合作或者友好的大的突破。 [15:05]
嘉宾张洁博士
从地区热点问题来看,今年有很多,我们主要抓了一个海上问题。海上安全问题从2010年以来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最显性和最热点的问题,像朝鲜半岛问题和其他的一些问题是长期存在,但是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稳定一些的。南海问题,或者海上问题,每年会出现不同的热点,钓鱼岛今年来说,相对是比较稳定的,实现了中日在钓鱼岛海域的一个对峙。在南海问题上,矛盾是比2013年更加激烈了。包括菲律宾把南海仲裁案提交给国际法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直接在行政执法上、外交上,中国和周边这些南海相关国家的争端矛盾激烈度是在加强的。另一方面,和往年相近的一些特点,刚刚也提到,包括美国在内,以美国牵头的美日同盟包括美菲、美澳在南海问题上的干预也是在加强的。还需要考虑的是在11月还是12月份的时候,台湾政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的一个判断是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些四海联动的新迹象,包括中韩之间、中日之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关于南海、黄海、东海以及台海问题,我觉得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变化,无疑对中国来说,挑战会大于机遇,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15:09]
嘉宾张洁博士
其他还包括非传统安全,仍然在计划,尤其我们知道今年刚刚释出的恐怖主义问题,实际上不单是在欧洲,今年以来,根据一些报道,新疆地区有一些恐怖或者极端分子,伊斯兰教极端分子,他们跑到东南亚,然后再去伊斯兰国进行组织、进行培训。包括中国在内,包括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内,恐怖主义重新升温的态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非传统安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之外,在亚太地区比较明显的像非法捕鱼、人口走私、毒品、恐怖主义、水资源安全等,这些年来,一直都存在,但是每年的特征不同,整体上升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这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在于,我们知道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在传统安全上合作是一个短板,缺乏政治互信,有些历史问题。实际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反而有很多合作的空间。因为中国本身实力上升之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是在加强,好比MH370坠海之后,我们海上搜救能力会比较强。在2013年海啸发生之后,中国给菲律宾提供海上救援或者给一些资助,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上发挥的作用空间和自身的能力意愿非常的大。大家有一种共识是通过非传统安全的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在一定程度上是会推动传统安全的合作。因为我们知道像军队,现在两种职能,一种是传统的安全,保家卫国的职能。另一方面更多的时候会承担非传统安全的一些工作,好比打击海盗,去亚丁湾护航,非传统安全的色彩很浓。包括美国东南亚地区和菲律宾和泰国一些军事演习当中也有一些非传统安全的专案,各国都可以在传统安全合作当中加上非传统安全的因素,或者通过非传统安全合作,加深了相互的理解,在军事行动上有了协调,有了合作,对未来传统安全和地区安全也会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15:12]
嘉宾张洁博士
今年必须提的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项对外大战略也浮出了水面。更多人认为“一带一路”是经济战略,在报告中明确地指出,实际上是关于整个中国对外的一个大战略,涉及了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需要分步骤走,也要分领域走。现在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个经济合作,另外是社会上的人文合作。长期来看是全域性性的大战略,必然包括安全的因素。所以,我们也把它放在整个周边安全形势的评估当中。可以看出来,在安全领域,比较凸显的是海上安全,解决海上冲突,或者有一些海上合作,今年很多。包括我们参加西太论坛,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包括中美年底两个备忘录,都是关于如何解决海上突发性事件之后的危机管控,这一系列都表明了中国在海上安全方面的战略,雏形是越来越明显的。在经济领域,“一带一路”凸显经济因素的战略也很明显。今年一个大的特点是,中国在周边的大战略是在逐渐形成的,至少在经济和安全方面,这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这是我们整体的判断。
很大的原因在于什么呢?一个是客观需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的发展当中,把整个周边地区更好地塑造和经营,使它成为中国崛起的一个周边的依托带,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一部分是主观上我们有这种意愿。客观上,我们发展速度很快,和周边国家分享红利,解决一些非传统安全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能力也在加强,周边国家有这种需求。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包括我们解决海上冲突或者提一些海上合作倡议的时候,它不是说我们单方面提出,周边国家也有一些战略上的对接和战略上的需求,所以我觉得从今年来看,中国战略性的规划要比往年来看更明显,也就是说,积极主动作为的倾向更明显。如果在2012年以前更多是一种反应性的一个对策,出了问题,我去解决,但我不是特别主动地去构造或者主动地去谋划。2013年到2014年积极主动的作为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

结合周边安全环境,论述国防的重要性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态势咄咄逼人,无论是其军事战略重心的转移,关岛及东南亚军事部署的增强,还是持续不断的多国联合演习,都让人明显感到,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无所不在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认为:到2015年前后,中国有可能对其霸权地位形成挑战。亚太地区存在着三大潜在冲突“焦点”——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这三者都与中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美国在与中国“接触”搞好关系的同时,不忘“遏制”中国的战略部署。
美国频繁军演意在战时干涉
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各种军事演习花样繁多。仅自去年至今,各种演习就达上百次之多,其中以美国为主导的演习最多。仅美国太平洋第7舰队与日本、韩国举行的联合演练就达30多场次,不仅演习规模大,参演总兵力达数万人,参演军种多、而且演练种类多,几乎涵盖各种作战科目,有防空、空中突击、反潜、海上攻防、两栖战、反特种作战、紧急增援、远端力量投送、海上运输等,明显反映了美军进行战时干涉的意图与准备。
在中国东面,美国不断加固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国的双边和多边军事联盟。美国试图将美澳、美日两个已有的单独军事联盟,扩充套件成包括美澳日韩四国的安全论坛或对话机制,以便在地区发生危机时磋商协调。近年来,美军通过与日本的“利剑”和“山樱”联合军事演习,与韩国的“鹞鹰”和“乙支/焦点透镜”联合军事演习,与澳、加、日等国的“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施加压力直至进行战略威慑。
东西对进,南北包抄
在中国的东南面,一向以资源丰富而著称的南中国海,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2003年4月,越南在南沙举行了“解放南沙”28周年纪念大会;同月,菲律宾在南沙中业岛举行了“设立卡拉延市25周年”纪念活动;5月,马来西亚在弹丸礁附近海域举行了“拉布安国际海上挑战”娱乐竞技活动。另外,有关国家还大肆驱捕中国作业渔船、挤压中国在南海活动空间,以达到主权造势的目的。
与此同时,美国也选择东南亚作为新的战略部署据点。美国先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达成协议,使美军舰只、战机可进入上述国家的一些军事基地,进一步完善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体系,形成对中国的遏制性战略部署。
最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曾试图游说菲律宾等国组建新东南亚军事联盟,并想借美菲军演之机介入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美国和菲律宾于最近举行的代号“肩并肩-04”联合军事演习,就出现一些以“首次”为标志的敏感性战略动向:第一,这是美菲联合军事演习首次把演习地点定在中菲间存在主权争议的南中国海域;第二,这也是美菲军事演习首次把演习目标由先前的反恐扩大至抵御外来入侵。为了强化对南中国海的控制,美国在提升菲律宾等传统盟友地位的同时,还促进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泰国和越南的军事合作关系。现在,南中国海问题已经成为美国防范、制约中国的整体战略企图中的新的斗争焦点。
在中国的西南和西北,美国也积极拉拢印度和中亚国家,企图对中国形成“东西对进”、“南北包抄”的战略态势。近年来,美国先后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多次举行各种名目的联合军事演习,其深层用意是不言自明的。另外,美国利用阿富汗战争,举兵中亚,在过去是美国力量“真空”的地区部署了大量美军力量。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态势咄咄逼人,无论是其军事战略重心的转移,关岛及东南亚军事部署的增强,还是持续不断的多国联合演习,都让人明显感到,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无所不在。
中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21世纪前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期间,营造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是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首先,我们应该居安思危,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虽然当今中国的周边环境是建国以来较好的时期之一,但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应该看到现实存在的隐患。其次,要加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维系精神力量,不可一日懈怠。第三,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提高国防实力。此外,还应韬光养晦、埋头苦干。
为了能够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尽量减轻中国崛起在世界上引起的震动和由此带来的不利反响。无论是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形势与政策问题:试述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复杂性的原因及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哪些?

当前半岛局势,虽然这次金正日的表现对中国不够友好,但总体来说,是对中国更有利的。局势发展,有几种可能
一、 这件事很快过去,两国关系还象以前一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朝关系就出现过一些波折,但经过一个时期,又恢复到紧密状态。因为两国利益在很多方面是相关的,基础好。如此,这件事对中国影响不大。
二、 朝鲜将在一个时期,我行我素,出现一些更不理智的行为。中国正好藉著这次临时关系状态,打压一下朝鲜。因为它做的确实过火了,对东亚安定不利。朝鲜是个小国,又穷,自己是翻不起什么浪的。以前中国对朝鲜太多正面的支援与让步,这次正好给了一个遏制的借口。最终朝鲜会收敛。
三、 中国的遏制,也许不会管用。这样,发展趋势就是朝鲜走向内部崩溃,或者被韩国统一。只要半岛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就不会对中国国防构成威胁。毕竟半岛是个小国,军事能力有限。统一的半岛,仍然作为中国和日美的缓冲地带,不会一边倒地倾向美国。但是,统一的前提,就是首先要美国从半岛撤军。否则,中国就应该支援朝鲜,维持朝鲜稳定,拒绝统一,甚至武力介入。
四、 朝鲜的一意孤行,最终可能会演变为小日本的攻击,或者美国的打击。此时,中国有两套方案。或者逼迫朝鲜收敛,甚至实现政权更迭,叫停美日的打击。或者谈判美国撤军,促使半岛统一。美国不撤军,则应直接武力介入,阻止美日打击。
所有策略,是尽量不武力介入为佳。但是,如果美国不从半岛撤军,又要半岛统一,则必须坚决出兵阻止。不是为了保全朝鲜,而是为了我们的东北国防,正日朝鲜战争时期一样。
所有可能,只有武力介入对中国不太有力,对各方也都不利。其它选择,都对中国有利

求军事论文 《简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要求:原创,2000字以上

看样子,你也就是上了一门选修课,最后交个作业的样子。2000字太多,敲不来。我给你列个提纲,你照着去自己百度点资料,添够2000字。
三个要点贯穿始终:一,大安全观,国家安全包括军事、经济、金融、资源等多个方面,不仅仅是军事安全。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络相互影响,只有协调的处理好以上各个因素,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新型安全观,以合作求安全是中国裁军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新型安全观。如何以合作求安全,可以辅以具体例项(自己百度去),也可以将这一方式拓展到金融安全,资源安全(东海、南海的共同开发)等方面;三,非传统领域(反恐、海盗)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成上升趋势。
第一部分,从朝鲜半岛开始环中国边境线进行论述,描述中国中国在此战略方向上所面临的威胁型别,传统、非传统?朝鲜半岛是典型的传统军事威胁,朝韩仍处于战争状态(停战协定仅是临时档案),中国随时有可能卷入等等。整个中国周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战略方向:东北亚(朝鲜半岛,日本)、北亚(俄罗斯、蒙古)、中亚(五国、阿富汗)、南亚(印、巴)、东南亚(越、马、菲等)。
第二部分,进一步分析这五个战略方向的态势,分别给出近期可以预测的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将分析的最终目的指向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才是实现国家安全,使周边安全环境向良性发展的根本措施。其中重要考虑美国因素,以及中国的经济、战略资源(石油、粮食)、金融(货币、银行信贷)安全的保障,才是解决中国周边安全存在和潜在的问题的根本途径。以上两部分中都不要忘记提一下新安全观。
这样,你写的文章不会跟别人的又重复。有些人可能会给你整篇文章,但是,大部分是复制贴上或者哪里抄来的。我希望你还是自己动脑子思考一下,动手写一写!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老师让写论文 2000字左右 急啊!

同学啊!你有多急?让我来帮你代理完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