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新华社发布新闻报道禁用词和慎用词(2019年7月修订版)

admin 举报

新华社发布新闻报道禁用词和慎用词(2019年7月修订版)

新华社发布《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9年7月修订)》。在2019年11月公布的《新华社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 45个禁语和标准术语的基础上,本版增加了57个新内容。

一、当前政治和社会生活

1.对于身体有损伤的人,我们不应该使用“残疾人”、“独眼巨人”、“盲人”、“聋子”、“傻子”、“书呆子”、“弱智”等贬义词,而应该使用“残疾人”、“盲人”、“聋子”、“弱智”或“弱智”等词语。

2.在报道各种事实时,尤其是产品和商品,不要使用“最好”、“最好”、“最有名”、“最先进”等带有极端评价色彩的词语。

3.药品报告不得含有“最佳疗效”、“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治愈率”等字样,药品报告不得含有“治愈后治愈”、“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制备方法”、“药王”、“国家新药”等字样。

4.选秀的报道可以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人神”、“女神”等字眼。

5.在报道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时,要谨慎使用“个人”一词。除了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重要会议外,大会不需要“隆重举行”。

6.国内领导干部和国企负责人不要用“老板”。

7.报告通常不会有意突出某一类型的群体或某一身份。比如灾难报道中,没有使用“死者一人是北大学生,其余为普通人”的类似提法。

8.应该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代替“践行八荣八耻”。

9.禁止在报道中使用“哇”、“操”等脏话和俚语。近年来,在网络语言中对各种词语进行缩写后新创造的“PK”、“TMD”(新媒体可以用“PK”这个词),不允许在报道中使用。近年来,在不遵循中国规则的“偶像化”活动中产生的“玉米”、“丝绸”、“凉粉”等特殊词语,只能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使用其原始含义,而不能作为延伸含义来表达“某个明星的崇拜者”。如果由于需要在报告中引用而无法避免使用此类词语,应使用引号,并添加括号以表明其实际含义。

10.新闻媒体和网站应禁止的38个不文明用语。3装逼,草泥马,特供,撕扯,马拉戈壁,爆菊,JB,呆逼,本刁,齐B裙,法式鱿鱼,丧母,鸡,装13,逼,蛋疼,傻,绿茶,你妈,看

二、法律法规

11.当新闻稿涉及以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犯罪嫌疑人家属;涉案未成年人;使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手段的孕产妇;严重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因暴力而被迫卖淫的妇女;艾滋病患者;有吸毒史或被迫戒毒的人。当涉及到这些人的时候,手稿可以用他们的真实姓氏加上“一”字来指代,如“张”、“李”。使用别名是不合适的。

12、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要使用“犯罪嫌疑人”,而应该使用“犯罪嫌疑人”。

13、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诉,被告也可以反诉。不要用“把某某放到被告席上”之类的主观句子。

14.不允许使用“某党委决定给予某政府干部行政撤职、开除等处分”。而是用“某个党委建议给予某个撤职、开除等处分”。

15.不要称呼“NPC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或“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NPC各级常委不应称为“NPC常委”。

16.国务院研究机构、直属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名称应当书写完整,不得简称“国务院”。

17.“村委会主任”简称“村长”,不得称“村长”。大学生村干部可以叫“大学生村官”,但不要叫村干部“村官”。

18.在案例报告中提到“小偷”和“强奸犯”时,不要使用他们的社会身份或籍贯作为标签前缀。比如以前是工人的小偷,不应该写成“工人小偷”;一个教授做了一个案例,不要写成“教罪犯”;不要用“河南贼”和“安徽农民歹徒”这两个词。

19.国务院国家审计署的行政首长和副行政首长分别称为“审计长”和“副审计长”,而不是“主任”和“副主任”。

20.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不应写成“检察院院长”。

21.不应称为“XX省省委书记”或“XX市市委书记”,而应称为“XX省市委书记”或“XX市市委书记”。

22、一般不再公开使用“党外人士”一词。在特定场合,如果需要强调民主党派的身份,可以用“非CCP人”。“党外人士”主要强调党内党外的区别,这是约定俗成的,可以继续使用。

23、除过去特定历史时期外,不再继续使用“少数民族”的称谓。

第三,种族和宗教类别

24、对于各民族,不得使用带有侮辱性的旧社会称呼。不能用“会”“蛮子”之类的,要用“会”之类的。不能随意缩写,比如“蒙古语”不能缩写为“蒙古语”,“维吾尔语”不能缩写为“维吾尔语”,“韩语”不能缩写为“现”等。

25.禁止在口头语言或专业语言中含有民族名称的侮辱性语句,不要用“蒙医”指代“庸医”。不要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

26.少数民族的支系和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川庆人”,不能称为“摩梭人”、“撒尼人”、“川庆人”。

27.不要把古代民族的名字和后世的名字混淆了。比如“高句丽”不能叫“朝鲜”,“哈萨克”“乌兹别克”不能叫“突厥”“突厥”。

28.“穆罕默德”通常指伊斯兰的先知。有一些穆斯林的名字是“穆罕默德”。为了区分和避免误解,应该给这些穆斯林起姓,也就是用两个名字。

29.“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总称,宗教和国籍不能混淆。不能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如果在手稿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名为“穆斯林”。

30.涉及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报道,不得提及与猪有关的内容。

31.穆斯林宰杀牛羊家禽,只说“宰”,不写“杀”。

4.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及领土和主权类别

32.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任何文字、地图、海图,人们都要避免把香港、澳门误认为“国家”。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的名称一起使用时,要注意“国家和地区”的定义。

33.不得将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国与香港”、“中国与澳大利亚”。内地、香港、澳门不应称为“内港”、“内澳”,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澳门)”、“京港(澳门)”、“沪港(澳门)”。

34.“台湾”和“祖国大陆(或‘大陆’)”是相对应的概念,“香港、澳门”和“大陆”是相对应的概念,不应混淆。

35.港澳台居民不得以“中国”或“国内”身份来大陆(大陆)。不说“港澳台游客来中国(国内)旅游”,应该叫“港澳台游客来大陆(大陆)旅游”。

36.中央领导同志访问香港、澳门,应该叫“视察”,而不是“视察”。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访问香港、澳门,应称为“考察”或“访问”。

新华社发布新闻报道禁用词和慎用词(2019年7月修订版)

37.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国际组织成员时,统称“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不得称“成员国”。

38.在国际奥委会或其他体育事务中,原则上应按要求召集或在相应的章程中约定。例如,“中国奥委会”可以称为“中国奥委会”,“中国香港奥委会”可以称为“中国香港奥委会”,“中国国家队”可以称为“国家队”,“中国香港队”可以称为“香港队”。

39.区分“香港(澳门)居民(公民)”和“香港(澳门)同胞”的概念。前者是指居住在香港(澳门)的所有人,包括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以及中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后者是指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40.区别国界和海关边界的概念。边境是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从边疆来看,港澳属于“领土”;关境是指适用同一海关法或关税制度的地区。从关境来看,香港和澳门是单独的关区,与内地相比是“海外”。内地赴港澳人员不出国而是出境,所以内地赴港澳人员纳入出国管理。

41.港澳台业务列为国内业务的特殊类别进行规范管理,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交通航线称为“港澳台航线”或“国际/港澳台航线”;手机“港澳台漫游”服务单独表述,或称“国际/港澳台漫游”,或称“跨境漫游”或“地区漫游”。

42.港资、澳资企业不得列为外资企业,表述时“视同外资”、“参照外资”。

43.内地与香港、澳门在交流合作中签订的协议文本不能称为“条约”,可以称为“安排”、“协议”;mainland China、香港和澳门不得使用国家间适用的专有术语。

44.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司法联系和司法协助,不应适用国际法的条款。例如,内地应按照涉外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与香港、澳门进行司法协助,不应使用“中外司法协助”、“国际司法协助”、“中国-香港(澳门)司法协助”等提法,应表述为“区际司法协助”或“内地-香港(澳门)司法协助”;对于两地管辖权或法律规范的冲突,应使用“管辖权冲突”、“法律冲突”等规范性提法,不要使用“侵犯司法主权”等不规范提法;不应使用“引渡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表述,而应称之为“转移或遣返犯罪嫌疑人或罪犯”。

4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不应称为“主权移交”或“主权恢复”,而应表述为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移交政权”。回归前的香港和澳门不应该称为“殖民地”,而应该称为“殖民统治下”。香港和澳门不应被视为或称为“次主权”地区。

46.不得使用内地与港澳“融合”、“一体化”或深圳与香港、珠海与澳门“城市化”等字眼,以免被解释为模糊“两制”的界限,不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和政策。

47.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官方机构和机构安排按照《基本法》表述。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不能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49.1949年10月1日后台湾的政权应该叫“台湾当局”或“台湾方面”,不应该用“中华民国”,也不应该用“中华民国”的年表、旗帜、徽记、歌曲。严禁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称呼台湾领导人(副领导人),但可称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副领导人)”、“台湾地区领导人(副领导人)”。台湾的“总统选举”可以称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简称“台湾大选”。

50.不要用“台湾政府”这个词。不要以所谓“国家”、“中央”、“国家”的名义直接使用台湾当局设立的官方机构的名称,要注意台湾的“一府”(“总统府”)、五院”(“行政院”、“立法院”、“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及其下属机构,如“内政部”、“文化部”等。比如“总统办公室”,可以称之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立法院”可称为“台湾立法机关”;“行政院”可称为“台湾行政机构”;台湾当局行政院各部、各委员会可称为“台湾某些事务部门”和“台湾某些事务当局”。比如文化部可以称之为“台湾文化事务主管部门”,央行可以称之为“台湾货币政策主管部门”,金融管理委员会可以称之为“台湾金融监管机构”。当上述机构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直接调用时,必须是现在可以直接使用的MAC,一般称为“台湾MAC”或“台湾MAC”。

51.不要以所谓“国家”、“中央”、“全国”的名义直接使用台湾当局设立的官方机构中官员的官衔。他们可以被称为“台湾名人”、“台湾政治家”或“xx先生(女士)”。“总统办公室秘书长”可称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主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主任”;对于“行政院长”,可以称之为“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台湾各部、各委员会负责人”可以称为“台湾当局某事务部门负责人”;对于“立委”,可以称之为“台湾民意代表”。台湾省市以下(含台北、高雄等「行政院直辖市」)政府机关之名称及官职,如省长、市长、县长、议长、议员、乡镇长、局长、主任等,均可直接称呼。

52.作为地名,“总统府”、“行政院”、“中山纪念堂”在书写时可以灵活处理,可以改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台湾行政机关办公室”、“台北中山纪念堂”。

53.“政府”一词可用于省、市、县以下的行政机构,如“台湾省政府”、“台北市政府”,不加引号,但台湾当局设立的“福建省”、“连江县”除外。台湾省、市、县的行政和立法机构应避免提及“地方政府”和“地方议会”。

54.当涉及“台独”党“台湾团结联盟”时,可能不能简称为“台湾统一党”。鼓吹“台独”的“时代力量”,需要用引号括起来。“福尔摩沙”和“福尔摩沙”因其殖民色彩而不宜使用。如果有必要使用,应该加上引号。

55、国民党、民主进步党、人民第一党等党的组织和人员职务,一般不加引号。当国共两党并列时,可以称为“国共两党”。对于国共之间的交流,我们不使用“国共合作”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表述。人民第一党和新党没有贴上“台湾”的标签。

56.台湾民间组织一般不引用,但以民众名义出现的官方背景的团体,如在台湾当局外设立的所谓“经济文化代表处(办事处)”,应引用;反共机构和组织(如“反共爱国联盟”、“统一中国三民主义”)以及带有“中华民国”字样的名称,应尽量避免或灵活处理。

57.岛上有“中国”、“中国”字样的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如台湾的“中国航空”、“中国电信”、“中国美术学会”、“中国道教文化协会联合会”、“中国海峡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可直接用“台湾”称呼,不加引号。

58.所有以民间身份来访的台湾官员都应被称为民间身份。因执行两岸协议来访的台湾官员可称为“两岸XX协议台方召集人”和“台湾XX事务部门负责人”。

59.台湾与我同名的大学和文化机构,如“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前面要加上台湾、台北或其地区,如“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般不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名词。

60.台湾使用“国民”一词的学校、事业单位,必须去掉“国民”一词。比如“国立台湾大学”应该叫“台湾大学”;“XX小学”“XX中学”应该叫“XX小学”“XX初中”。

61.金门、马祖的行政区划归福建省管辖,不能称台湾金门县、连江县(马祖地区),可以直接称金门、马祖。从地理上讲,金门、马祖属于福建离岛,不能称之为“台湾离岛”,可以称之为“外岛”。

62.台湾当局及其所属机构的规范性文件和各种公文,应当引用或者灵活处理。台湾当局或其附属机构的“白皮书”可称为“小册子”和“文件”。

6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不得称为“大陆法”。台湾所谓的“宪法”应该改为“台湾宪法规定”,而且“修宪”、“修宪”、“新宪法”都应该引用。适用于台湾的《法律》更名为《台湾有关规定》。如需引用台湾当局颁布的“法律”,则应引用并冠以“所谓”二字。不得使用“两岸法律”等含义相当的词语,可以具体表述相关内容和问题,如“两岸律师事务”、“两岸婚姻继承问题”、“两岸投资保护问题”。

64.两岸关系是中国的内政,在处理涉台法律事务和相关报道时,没有使用国际法中的特殊术语。例如可以使用“护照”、“证件认证验证”、“司法协助”、“引渡”、“走私”,如“旅行证件”、“两岸公证书使用”、“证件验证”、“司法合作”、“司法协助”、“遣返”、“私人过境”。牵涉

相关阅读

  • 新华社评出 2019年国内十大新闻
  • 2019作文社会热点素材 新闻大事件及评论
  • 2019年新华社年度照片(国际2019年新华社新闻事件新闻)
  • 2019年新华社新闻事件
  • 2019年新华社新闻事件
  • 2019年新华社年度照片(国际2019年新华社新闻事件新闻)
  • 新华社发布新闻报道禁用词和慎用词(2019年7月修订版)
  • 标签: #2019年新华社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