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北城市副中心最新动态

admin 举报

建设“强省社会”是近年来区域发展的主流趋势。尤其在中西部省份,表现更为突出。

一直在寻找存在感的江西,这几年成了大省会。去年5月,南昌被赋予了“突出省会作用”的伟大使命。此后,南昌还提出以杭州、成都、合肥等地为标杆,“加快南昌都市圈发展”。

对于非省会城市来说,强省带来的问题是,随着市场因素和政策资源向省会城市转移,其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削弱,虹吸概率将增加。

前几天《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高水平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城独大”的弊端。

其实江西很早就开始培育“副中心”。早在2005年,江西就提出了“一主两副”的发展战略:“一主”是指省会南昌,“两副”是指九江和赣州。2016年,上饶与九江、赣州一起升格为“省级副中心城市”。

但此后江西只对赣州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优先发展赣州,扶持全省。

最近,赣州宣布完全取消城市定居限制,目的是“扩大城市人口,加快建设省级次北城市副中心最新动态中心城市的进程”。但是这“半拍”的一步能达到预期吗?寄予厚望的赣州能否担当起“副中心”的角色?

01

近几年来,强省社会时代来临的声音不绝于耳。一方面,在起步相对较晚的地区,如果省会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省域经济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过大的省会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2019年公开数据,除四个直辖市外,省会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4以上,已超过一半,合计15个,银川、长春甚至超过50%。

这15个省基本都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数据来源:风整理制图:城市演变

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秘书长陈耀曾指出,综合研究认为,“单个城市”的首位度不应超过30%。首位度过大不利于省内协调发展,虹吸效应是省会造成的,对周边地区的发展非常不利。

所以很多地方都在通过培育省级次中心城市来寻找平衡。

一般来说,所谓“副中心”,是指经济实力比周边城市更强、资源或产业独特优越、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周边地区未来发展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早在2003年,湖北为了改变武汉“一城独大”的局面,确立了“一主两副”的发展战略,襄阳、宜昌被列为“省级次中心城市”。

另一个中部大省河南也在2012年明确了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和河南发展格局中的“次中心城市”地位。

“作为一个人口大、经济大的大省,没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副中心是不可能的。一个不够,两三个也不多。”2018年,西部大省四川也提出了“一枝多做”的战略,鼓励和支持绵阳、德阳等7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争当省级经济副中心。

但这么多年来,纵观中西部省份,省会之外公认的次中心城市还是不多;如何在强省的基础上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仍有待解决。

02

相对于很多强省,南昌的存在感比较弱。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给了赣州更多打造“副中心”的机会。

赣州是江西省最大的城市“南门”

对于江西来说,次中心城市赣州的崛起显然至关重要。

从省会第一,2019年南昌GDP占江西省的22.6%。放眼全国,除南昌外,大部分都是经济人口密度大、城市实力强的东部省会城市,如福州、广州、南京、济南等。

就赣州自身实力而言,赣州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省会的副中心城市或第二大经济城市。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赣州的常住人口比南昌多了300多万。

在其他省份中,武汉、合肥、郑州等强省的常住人口比副中心城市或经济第二城市多300万至500万。长沙一度败给了人口不到10万的省会城市衡阳。然而,随着近年来省会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到2019年底,长沙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衡阳100多万。

在整个中西部地区,“一城独大”的省份中,省会城市与次中心城市或第二经济城市相比,少则两三倍,多则五六倍。如果集中在中部六省,比例基本上是2~3倍。仅江西一地,第一名南昌的GDP仅为第二名赣州的1.6倍。

数据来源:风和公共报告:城市演变

有分析指出,江西已经从“一主两副”的格局转变为南北“双核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的赣州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技术溢出和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水塔附近”的天然优势。

今年4月,江西成为全国第三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也是继宁夏、贵州之后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当时国家批复明确,试验区建设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接”。10月,江西出台政策“支持赣州建设桥头堡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北城市副中心最新动态与动态

省域副中心城市”。

03

机遇之下,赣州建设副中心城市的脚步正在加速。

政策支持上,2017年起,江西相继出台政策文件、赣州明确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今年6月,江西又出台18条政策,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10月,明确“重点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新一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上,随着时速350公里的昌赣客专通车,赣州去年底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不仅如此,为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赣州正朝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方向努力。目前,赣深高铁、兴泉铁路正在建设,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届时,赣州北上南昌、南下深圳只需2小时。

产业成果上,今年7月,珠海格力电器正式签约赣州,与赣州在智能制造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赣州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引进的第一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

曾经的“老少边穷”一跃成为“桥头堡”,前景可谓一片光明。不过,在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看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还还存在不少短板:一是缺少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二是缺少龙头企业品牌,三是赣州高校不多、缺少人才。

实际上,赣州此前一直是一个小县城,直到1999年才正式升格为地级市,城市承载力有限。为扩大城市规模,赣州历经数次区划调整。在《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当地目标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至2020年发展到200万,至2035年发展到320万,建成I型大城市”。

不久前,赣州宣布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也正是希望进一步“扩大城区人口规模”。不过,自2019年底国家明确“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后,已有不少大中城市积极响应。即便在江西省内,省会南昌也已于今年4月宣布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赣州的反应,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尤其,摆在赣州面前的严峻现实是,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与大多数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一样,赣州还处于人口流失状态。2019年底,当地户籍人口万人,但常住人口只有万人,人口净流出超百万。

放开落户之后,如何真正留住人,或许将是包括赣州在内的众多中西部副中心城市,未来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副中心与北三县规划 廊坊北三县管理处

进入手机版,节省流量,体验好

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将从依靠“增量发展”向“存量更新”转变。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改造、城市公共空间升级、旧住宅区改造、旧工业建筑改造、传统商业建筑改造、传统商业区改造将成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的重点。11月26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情况的报告。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下一阶段,首都核心功能区将进一步推进救助减排和质量提升,以更广阔的空间布局支持中央政务活动。中心城市继续缓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推进城市修复和生态修复,显著提高“四个中心”功能的集中承载水平。平原新城区加快综合承载力提升,强化核心产业功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环境质量,有序承接中心城市功能转移。

在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和提质方面,北京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准确规范有序释放建设规模流量,实现长期减量化和退量化与短期规划建设的平衡。协调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加强市政专业整合,复合土地利用功能,整合空间与环境,高效利用地下空间。

此外,下一步,北京将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方式从依靠增量发展向存量更新转变。协调历史保护、保护升级、更新改造等不同实施模式,探索跨项目、跨区域实施机制,形成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合力。重点推进首都核心功能区街区更新、城市公共空间升级、旧住宅区、旧工业建筑、传统商业建筑和传统商业区改造,继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坚持一年一个节点,保持投资强度,建设三大文化设施、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通州枷锁等重大项目,完成东六环改造。”记者从报道中了解到,分中心将基本形成新时代精品城市的框架。同时,加快研究出台吸引中心城市产业和企业落户分中心的政策措施,深化与西城、朝阳、海淀、中关村产业的结对机制。

在协调发展方面,分中心和廊坊北部三县将共同建立区域综合发展平台,推动养老资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北部三县延伸。推动京唐线、平谷线开通,辐射带动京东发展。完成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共建北运河-潮白河大型生态绿洲。与雄安新区进一步紧密对接合作。推动京津冀自由贸易区联动发展。

相关阅读

  • 铁路枢纽排名 全国交通枢纽城市
  • 北三县合并 五年规划是什么
  •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披露 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 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最新进展 耗时5年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披露最新进展
  • 副中心与北三县规划北城市副中心最新动态 廊坊北三县管理处
  • 北京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公开 街区
  • 专访伊能静 原谅我误解了你那么多年
  • 贴心暖男给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图 自制微信使用说明基督教微信最新动态表情图片大全手绘本
  • 北城市副中心最新动态
  • 标签: #北城市副中心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