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馅包子”是北京电视台聘用的员工贝贝家策划导演的“新闻剧”。
一边是热馒头,一边是发霉的废纸箱,前者是后者做的。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讲述的一幕,让首都无数人有想吐的感觉。一位名叫翟北佳的记者通过暗访,公开了北京朝阳区一个馒头摊“纸箱变肉馅”的违法行为,还表示“这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报告中描述的骇人听闻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将纸箱浸泡,再加入强腐蚀性的工业苛性钠,纸箱很快褪色,捏破。将湿纸切碎成浆,然后按6: 4的比例加入肉馅,撒上猪肉香精。这种特殊的馅料做好了,蒸完颜色也没什么区别。
这个调查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很多自觉成为奸商废纸篓的北京市民在网上发帖,谴责这些丧尽天良的行为,发誓再也不吃包子。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恐慌引起了更多媒体的关注。他们要么照抄北贾的全部报告,要么亲自跟踪寻找黑作坊。然而,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余贝佳甚至愤怒地指责这些“黑心”商贩“麻木”。随后,海外媒体也开始在关注报道此事
节目播出三天后,北京工商局等单位在朝阳区展开专项检查行动,但过了半个星期,一无所获。最后工作人员只好请专家做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蒸出来的纸肉馅比较疏松,容易分辨”。这些与报道相悖的情况,让工作人员左右为难,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成立专案组。
公安人员再次聚焦第一位来自北京台湾的记者栾蓓佳。他们反复观看栾拍摄的原始录像带,但疑虑频频,如编造举报人、未对馒头和肉馅进行法律监控等。几经调查,余贝佳终于承认造假,《纸包子哭》是他策划导演的“新闻剧”。
结果很可笑。吸引了北京所有人来领刑的“黑心小贩”,原来只是一个“假想敌”,而玉贝甲的记者只是一个喊抓贼的贼。
翟蓓佳在向警方的交代中承认,今年6月初,节目组通过了他举报的“纸包子”话题,但随后他在北京暗访了10多天,并没有出什么问题。随着时间立功的最后期限的临近,他雇了几个包子工人来执导这部戏。其中的肉纸比和苛性钠的说法也是老师创造的,然后教一个民工说出来,增加节目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我想出名赚钱。”被拘留后,这份供词很快引起了人们对“纸包子”的愤怒。觉得被调侃的人用各种方式批评这个假新闻和它的造假者。有网友用“信任危机”来形容这次假新闻事件对媒体社会公信力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害。“媒体用可信度换取收视率。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一路给造假者开绿灯的北京电视台向社会深表歉意,相关栏目负责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2007年8月1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纸箱装包子”的假新闻案件。翟蓓佳犯有损害商品声誉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这个媒体事件,一波三折,终于告一段落。
欢迎订阅杜南周刊,邮政编码45-139。请注明是否在网上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负责编辑:王伟)
[我来说几句]
相关阅读
标签: #纸包子事件新闻案例